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,而印度教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。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信仰,你知道印度教的人信仰是什么呢?
那么,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1、信仰多神崇拜的一神论,也就是泛神论。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。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,但多数印度教徒会选择其中一个天神来崇拜。印度教有三大主神:梵天、毗湿努和湿婆。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,是创造万物的始祖;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,是宇宙的维持者,能创造和降服魔鬼,被奉为保护神;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,是世界的破坏者,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,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,也被奉为毁灭之神。
很多其他的小神,都是这三位大神的应化。而这三大主神,又都是最高存在“梵”的不同化身,所以印度教实际上崇拜的只是一个神。这个“梵”类似于中国的“道”,先于宇宙而存在,没有人格形象,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
2、四种姓分立。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,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,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。
3、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。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,会再生或转世,善恶将得到报应,这种轮回周而复始,无始无终。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,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。解脱的道路有三种:一是行为的道路,严格奉行各种戒律、例行祭祀;二是知识的道路,通过学习、修行、亲证等;三是虔信的道路,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。
4、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。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,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,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,且礼仪繁琐,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。此外,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,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,摆脱轮回之苦。
5、承认吠陀的权威。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,被称为「天启的经典」。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,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。
您可能还喜欢:
揭露伊斯兰教文化的根源
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?
基督教的传统文化是什么?
基督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
印度教三相神分别指的是梵天、毗湿奴和湿婆,他们分别代表天帝的各种宇宙功能,毗湿奴象征护持,湿婆象征毁灭,而梵天则是这两种相对立的准则的平衡者。
1、梵天:是奥义书哲学的抽象概念,终极实在或宇宙精神指的是梵的化身,梵天的前身是吠陀神话的创世主。
2、毗湿奴: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,掌维护宇宙之权,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。
3、湿婆: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,兼具生殖与毁灭、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,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。
印度教与佛教都是同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,但是这两个宗教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以及信仰等。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着虔诚的信徒,而印度教主要却流行在印度。那你了解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吗?那么,下面随小编一起从印度教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!
佛教和印度教,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,同源于印度,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印度教,乃印度的婆罗门教。佛陀在未出家以前,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,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。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,而是以批评的态度,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,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,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。例如:印度教说有“我”,佛教则说“无我”;印度教说“梵”为宇宙之体,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;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,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;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,佛教则主张“中道”为修行原则等。
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,但两千五百多年来,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,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。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,悟道证果,乃至在印度中期,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,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,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。
印度教的简介
西元前十六世纪,雅利安人进入印度,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。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,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,也必须膜拜、礼赞、歌颂一切自然神只,且将赞歌编为圣典,相互传颂。到了后期,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,受到最多的崇拜,雅利安人便由“多神信仰”逐渐转向“主神信仰”的模式。
为了与神沟通,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,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,能为自己祭祀、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。于是,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,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,他们依着“祭祀万能”的神圣职权,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。
您可能还喜欢:
道教文化:道教的节日
揭露伊斯兰教文化的根源
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?
基督教的传统文化是什么?
印度人有着百分之九十信奉印度教,宗教对饮食有着很大的影响。众所周知的是印度教曾经是不允许吃肉的,现在随着时间也有改变了。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印度教文化看看印度教不吃什么肉。
为什么在印度会成为圣牛。他就去做实地调研,当然没看到牛肉店,但看到许多牛皮制品,确定应该有宰杀牛只,可是牛肉到哪去了呢?印度是个缺粮的地区,怎么会抛弃高卡路里的牛肉?
相传牛是印度教信奉的主神的坐骑。印度有种姓制,社会阶层粗分为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,有人告诉他说牛肉被贱民阶层吃掉了。他带着翻译去查访,总是得不到答案。他改变策略对当地人说,美国人如何用各种方式吃牛肉,和他们交心分享牛肉的烹调美味。贱民阶层没想到高贵的白种人竟然也吃圣牛,看他说得这么真切应该不假,就和他分享如何用咖哩烹煮牛肉最可口,他终于确定牛肉并没有浪费掉。
印度禁吃牛肉的诉求更绝:把牛神圣化,吃牛肉是亵渎神明的事,从动机上禁绝了对牛肉的需求。其实目的相同:不要因为吃牛肉而降减谷物产量,这对地窄人稠的农耕社会,是养活更多人口的必要禁忌。牛只神圣化的结果,是这个严重缺粮的国家竟然有两亿多只牛。
邮箱: 联系方式: